抓稻渔生态种养。按照“田里稻渔、土里果蔬(柑桔)、坡地生态绿化”的立体空间布局,以稻养渔、渔便养稻(果蔬)、以树绿坡,在水稻、鱼类、果树等产业间形成整体生态链,构建“稻—渔—果”循环种养新模式,实现农业内部的良性循环。通过施用农家肥与生物质肥料,采用生物、物理防病治虫技术,实现稻渔的绿色生态种养,推进绿色生态种养基地建设,打造高端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。目前已推出“甜城味.隆农联合”“甜城味.丽香隆”“甜城味.隆鲤隆虾”等优质稻渔米系列产品。 抓大规模绿化行动。积极开展市级部门(单位)“认领绿化”活动,突出“三百”绿化(100个山坡、100里道路、100里水系)工作重点,推进沱江河流域治理绿化。同时,探索柑桔树消化粪便、淤泥的“柑桔+黑猪”“柑桔+稻鱼”生态循环发展模式,用活闲置坡耕地、退耕还林疏林地,实施产业、绿化相融,着力打造“5个万亩”工程( 万亩城市森林、万亩木本油料、万亩柑桔园区、万亩竹产业园、万亩珍贵树种)。目前,“5个万亩”工程已建成2.6万亩,力争2020年全部建成。 抓畜禽污染防治。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“1331治理模式”(“一个全面系统防治”、突出“三类处置方案”、强化“三项保障机制”、严格“一个内江黑猪养殖污染治理标准”),突出禁养区养殖场关闭、适(限)养区养殖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、规范养殖场建设重点。力争2020年底,全市基本解决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问题,畜禽养殖达到规范化、标准化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%以上,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%以上。 抓农村沼气建设。依托农业相关项目,按照相关工作要求,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,减少农村面源污染,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,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;制定出台奖补办法,激励引导养殖主体完善沼气配套设施,就地消纳畜禽粪便;统筹规划种、养殖家庭农场、专合社等,探索猪—沼—果(林)生态种养殖模式,实现养殖沼渣沼液消纳与种植业有机肥的友好利用。2017年,新增沼气用户197户。 抓秸秆综合利用。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巡查,加大秆综合利用宣传引导,并出台奖补办法以财政补助激励引导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、饲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和能源化综合利用,提高综合利用水平,减少大气污染,提高农业效益。目前,正在选址筹备秸杆综合利用示范点。 抓化肥、农药减量行动。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鼓励增施有机肥,严把化肥用量关。2017年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7万亩,化肥用量逐年减少。同时,大面积推广太阳能杀虫灯,积极探索应用生态调控、理化诱控、生物防治与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,普及水稻带药移栽,提前实现农药零增长。 |